• 400-650-0717

中國銀行保險報 | 專家解讀監管工作座談會精神【服務篇】

發布時間:2023-11-15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查看原文

【服務篇】全力以赴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銀行保險報》:金融發展如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會議提出全力以赴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應重點在哪些領域發力?

宗良:金融機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着力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堅守人民性,金融業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經濟金融共生共榮理念,積極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堅守金融服務社會民生的初心,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拓展服務的普惠性、可得性,更好滿足人民群衆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激發創造性,以高質量金融供給服務實體經濟。中國金融要全面、系統、準确地理解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提升發展活力,以高效的創新能力、高質量的供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積極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一定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國内國際兩種資源,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要注重提升在開放條件下的經濟金融管控能力和防風險能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深化國際金融合作,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其中,尤其要注意突出政治性,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走中國特色金融監管、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作為大型金融機構,一定要落實監管要求,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衆工作優勢轉化為自身的發展優勢、競争優勢,高質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劉雲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國人保提出實施“八項戰略服務”,即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服務綠色發展、服務安全發展、服務區域發展、服務“一帶一路”。

和晉予:金融業應該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以服務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統籌發展與安全為主要任務。一是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支持作用,立足國内人口規模巨大的市場基礎,積極促進消費與投資不斷增長,更好開展消費金融、企業投融資等基礎性金融服務。二是要服務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助力經濟發展新動能,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滿足新能源、新材料、高水平科技創新等領域發展。三是要發揮金融制度優勢,彙集更多長周期、低成本資金,創新更多服務人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産品與服務,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實體經濟發展更好結合起來。四是要體現ESG理念,圍繞綠色、普惠等重點領域,更好促進生态文明,更好推動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銀行保險報》:會議提出要“不斷提升經濟金融适配性”,您對此如何理解?監管應如何發揮作用?

婁飛鵬: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提升經濟金融适配性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金融圍繞經濟發展需要提升服務質量。我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動力、經濟結構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消費者對金融服務也會提出質量更高、數量更多的需求,需要金融提供更加優質、多元、豐富的金融服務。因此,金融要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金融體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金融高質量服務經濟發展,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另一方面,金融發展順周期特點明顯,需要高質量的經濟發展為金融發展營造優越的環境,這方面也需要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安全性,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實現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

為此,需要加快構建完備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通過有效的金融監管提升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在總體上不斷豐富金融服務供給的同時,有效引導資金流向,全面增強經濟金融發展的安全性,更好實現經濟金融共生共榮。

郭金龍:要明确的是,每次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标都是對上一個戰略目标的進一步銜接和深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個要求是對未來所有工作的統領。金融方面提出“全力以赴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這一目标。

從保險行業角度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确提出對保險的要求,即“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提法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具體業務來看,近年來,保險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比如,農業保險從過去的保成本逐步向保收入、保價格轉變,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在确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方面,保險業也與其息息相關。如農業保險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糧食安全,特色産業逐步被納入農業保險保障體系中。通過金融科技的發展,從前難識别風險、技術上有門檻的漁業保險也有了進一步發展。

監管工作需要推動全國性的統一保險保障制度形成,如災害風險保險、養老金融及服務等。目前,保險機構正在探索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産品和服務,也期待監管部門統一協調,推動相關工作,制定規範性的行業标準和要求,這有助于推動整個養老金融及服務業發展以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通過制度性安排,有助于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近年來,部分地區的校園責任險做得很好,巨災保險、安全責任保險也在一些省市的防災減災、保障民生、促進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巨災保險、安全責任保險、校園責任險等實際上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制度,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強。

今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保險業明确提出風險減量管理的要求,即通過保險大大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損失。通過保險的參與,在事前預防、事中救助、事後補償方面,能讓事故損失有效降低、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在科技應用方面,通過科技創新發展和應用,不斷改變保險業的經營模式、經營思路,可以讓保險業務不斷拓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未來金融保險科技發展創新步伐将不斷加快,應用潛力巨大,在推動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方面的作用将越來越大。

《中國銀行保險報》:會議對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出了切實做法,聚焦難點堵點提升科技金融質效,聚焦“雙碳”目标健全綠色金融體系,聚焦薄弱環節加強普惠金融服務,聚焦現實需求加快發展養老金融,聚焦效能和安全促進數字金融發展。您認為監管未來應如何引導行業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如何做好這“五篇大文章”?

宗良:這“五篇大文章”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在科技金融方面,首先考慮科技發展要解決的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關于自主科技創新的問題,要解決的是“卡脖子”難題,能夠把這方面工作做好,對我國意義重大。作為金融機構,一定要注意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相關精神,同時重視把科技金融應支持的相關企業發展與金融市場相結合,培育出大量包括專精特新企業在内的科技企業,在科技領域奠定基礎和保障。

在綠色金融方面,金融機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既要做好自身的綠色發展問題,同時要把更多精力、資源投到推動整個經濟綠色化轉型、綠色發展的“雙碳”目标上。

在普惠金融方面,這是踐行金融人民性的一個重要體現,一定要重視普惠金融的發展,同時要更重視數字普惠金融,要讓數字更好與普惠金融契合起來,盡可能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提升服務便利性。

在養老金融方面,我國現在面臨老齡化問題,未來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所以,長遠來講必須解決好養老問題。

在數字金融方面,數字經濟時代也意味着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未來潛力很大,這對于金融工作者而言是一個引領未來的重大課題。

總體上,這“五篇大文章”之間要能協同形成整體合力,在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推動中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

魏麗:寫好這“五篇大文章”,要求我們把行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來看,需要金融機構加大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在遵循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同時,加強基礎研究。

從普惠金融來看,随着數字貨币等便捷支付手段的發展、全社會信用環境的建設,普惠金融将迎來更快發展,小額信貸等普惠金融産品的門檻将降低,保險也将大幅縮短理賠時效。

從養老金融來看,養老金融不僅是一個大市場,更是一種大的社會責任,金融機構責無旁貸。養老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未富先老”形勢嚴峻,養老問題若未被妥善解決,将影響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怎樣将社會養老金儲備起來?如何調動老百姓個人養老積極性?這一方面需要國家有政策激勵,另一方面需要各金融機構将養老問題切實考慮起來。養老問題解決好了,對于企業、社會來說是“雙赢”,養老金融問題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從數字金融來看,這是金融業未來的新增長點,金融機構顯然要有這種敏銳性。金融機構之所以要數字化,是因為整個社會在數字化。數字化時代下,人們交易行為、經濟行為、消費行為等都發生了改變,這意味着人們使用金融的方式和手段也應發生改變。金融業屬于服務業,怎麼來服務這個時代的金融需求?除了降本增效外,之所以金融需要數字化,其實是這個時代變了。

劉雲龍:保險業功能作用的發揮,與其他金融行業一樣,首先是把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定位,立足自身實際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國人保集團将圍繞“五個聚焦”,緊密結合公司業務實際,把五篇大文章做細做實。

在科技金融方面,聚焦難點堵點,對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求,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保險+融資”等綜合金融服務。在綠色金融方面,聚焦“雙碳”目标,将綠色發展要求納入經營管理流程,同步推動綠色保險與綠色投資,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在普惠金融方面,聚焦薄弱環節,圍繞新市民創業就業、居住、健康、養老等場景開發專屬産品;持續優化“三農”保險産品,改進“三農”保險服務方式;發揮保險的融資增信優勢,纾解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養老金融方面,我們将聚焦現實需求,在産品端,積極發展豐富多樣的商業養老保險,在服務端,加快推進大健康大養老生态建設。在數字金融方面,聚焦效能和安全,提高保險服務的便利性,加快企業自身的數字化建設與發展。


中誠動态


财富

歡迎關注 誠财富微信公衆号

财富
熱線

400-650-0717
财富熱線,專業服務

産品
預約

消費者
權益